▲這是單車路線的GPS軌跡,單程20KM折返,共3圈。
由於前段路線市在比較偏工業區的市區道路,平路左彎右轉,
很怕一個不小心,就錯過了該轉彎的路口,每逢路口便滑著通過,
並且辨識路牌上的箭頭指引方向,幾個路口下來,大致上也弄清楚了單車項目安排,
稍微放心每個路口都放置了指引的路牌,就是箭頭小了點,
我有200度不到的小近視,因此得非常吃力盯著、辨識。

畢竟這不是國內的大拜拜規模(人數少則幾百,多則上千),
以往只要跟著舉目都是人的方向就沒錯,經驗法則用在這次完全無效。
再者前年參加226Km的經驗告訴我,這種長距離一灑開來,
很容易出現前後都看不到人的情況,所以只要一接近路口,還是得停止踩踏。
看到海表示接近蘇比克機場,那麼剩下的路線就不再彎來彎去了。
安心片刻之際卻發現昨晚擔心的狀況發生了:我右邊的肘靠墊鬆了!
也只能暗自禱告,希望至少能讓我撐久一點,
萬一鬆到隨時會掉落,可能就要有放棄aero position的最壞打算了。

記得才慢小洪1分鐘離開轉換區,追了半天才終於在爬坡前段找回他的背影,
也就是昨天Alex被警衛欄下來的轉彎處路附近(見文首圖示),此時大約騎了10Km。
接下來的緩坡是我的最愛,昨天開車探勘感覺有點陡的,
今天實際騎起來卻滿輕鬆的,這種地形剛好是我的大補帖,
爬到一半已見到領先群的選手陸續折返,唉~~~又是羨慕的游泳優勢。
但不同於以往,這次折返的面孔全都陌生,我根本不知道我的對手是方的、或是圓的?

Photo from TRAP這也是我唯一找到的一張騎車照(左上第3張),幸好尺寸有比隔壁的辣椒大一點,
沒照片寫賽事心得,實在不知該如何是好啊~~好羨慕右下角的冠軍啊!到處都可以神到照片...

第一圈騎的保守,策略是先觀察地形、以及補給點的位置,
由於這次太太沒有隨同赴菲,所以我們無法安排在轉換區(單車起點)補給,
所以唯一的補給點是在折返點過後不遠處,等於是每40公里才有補給的機會,
近補給點前我盯著觀察他們提供的水,天啊~~竟然是小瓶的礦泉水(約350ml吧),
趕緊大喊兼比手畫腳:Just give me two, leave one bottle untapped!
幸好臨場反應夠快,賺個免下車補給:一罐馬上添入壺中、另一罐先揹著再說,
而且我發現添水的動作要快,否則緊接而來的是一連串綿延的緩下坡得加速。

昨天探勘以為有幾個髮莢彎必須減速通過,
但實際騎起來卻不然,因為道路太寬了!!嘿嘿...賺翻了。
因為路寬,所以我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即時修正入彎角度,
根本無須壓煞,即可享受時速60-70的過彎快感,
但雨勢始終存在、忽大忽小,還是得投入200%的專著。
快樂總是短暫的,很快便結束了綿延10公里的緩下坡回到了平路段。

Photo by Leo
蘇比克機場附近追到了剛剛海泳時被跑掉的女子選手F1(Brigitte Niederberger)
螳螂捕蟬、黃雀在後,追人者人還追之,後面也有2位選手高速超越,
好奇心吸引了我不自由主加速上去觀察一下,發現後方那位年輕人是接力的選手,
但他只跟不輪在前方那位看來乾癟的中年選手(其實是24歲的August Benedicto但看來像老頭)身後,
但這種比賽要跟輪車實在很不像話,要跟輪,我幹嘛花機票錢來玩呢?
要嘛~離後方遠一點、要嘛~就道路兩旁、一人一邊還可以較勁看看,
沒多久我的不服氣,便轉為心悅誠服,這中年乾癟的老頭,明明沒啥轉速,
但53/12硬踩出來的平路巡航速真不是蓋的~~~

這也是我最明顯的發現,國外選手普遍在平路上還滿強哩。

Photo from TRAP
[2週後在家中比對照片與成績,才發現這傢伙August Benedicto單車強的不像話,
(圖右上角騎黃車這一位,我是........圖片放大300%看襪子,才認出來的。)
他騎120Km只花了3H38M(含T1、T2轉換時間),在所有選手的單車項排名第2位,
單車項目只輸冠軍,還幹掉一票子的職業三鐵選手]

不過視野裡面放這2位有個頂大好處:不用擔心迷路。
回到轉換區便結束第一圈,我竟只花了73分鐘就騎完40Km.
離我此行的基本要求:8小時完賽,可說是提前補起來,
游泳超前5分鐘、單車目前又超前7分鐘,後段應該可以爽爽賺了。
第2圈我試著獨自加速遠離這2位,August Benedicto也刻意閃開曳流區,但仍是會被追到
還是必須得接受人家明顯勝出一截的事實,乾脆回到自己節奏吧~~
(不然一路上觀察所有的參賽選手幾乎都享受自我中,
相形之下,自己這麼汲汲於勝負,反而有點不從容且難看了)

連猴子都很優雅哩:前方幾十公尺還看到『猴子逛大街』慢慢散步過馬路。

進入爬坡段,我發現只要一離開鬆掉的肘靠墊,它就會開始亂跑了,
心理暗自著急:只要再讓我撐一圈就好!
因此我決定儘量以肘關節壓著它,避免路面的震動讓它更鬆脫,
意思就是......肘關節固定不動、放棄握側把的位置。
第2圈折返後有點尿意,觀察折返點附近的下坡長度、彎度,預計第3圈時在此解決,
折返後看到Brigitte Niederberger,我們之間的差距並未持續擴大!
很難不去注意這一號人物(難不成今天又將是與一姐纏鬥的尷尬局面了....),好吧~她的確也滿正的。

▲獨騎的時光很寧靜,像是優雅的閒逛在山林之中,
不用踩踏的長下坡,再加上可恣意切入的彎道,頭頂著熱帶特有的巨型植物,
偶聞幾聲清亮的喀啦、喀啦、喀喀喀啦....一陣熱鬧聲響,
一時之間難以辨識那是猿類?或者是鳥類?最後我猜測.....會不會是那種熱帶的巨嘴鳥啊?

又回到市區道時,因為前後都沒人,一度迷失方向之際趕緊問路人:『which way?』
第2圈終於結束,只比上一圈慢了3分鐘,以一圈40Km基本要求時速30而言,又超前了4分鐘。
8小時-5分鐘(游泳超前)-11分鐘(單車前2圈超前)=7H44M,想到就開始暗爽

第3圈開始,我的肘靠墊宣告:只要不壓著,就會飛出去!
若是出現必須壓煞的場面(畢竟雨勢愈來愈大、還有一些直角彎道),
僅靠左邊的前煞,減速帶過就好。
第3次的爬坡,終於追到了始終待在前段班的消防工人,
他這邊附近還不少人哩~~~先超過一名女子、持續拉開差距十幾分鐘,看不到女生後,
終於爬到了我設定的行動廁所地帶,趁著雨勢加劇如豆般,天時地利人和的好氣氛,
還是趕緊掏出先來個暢快吧(雨勢大的好處是,尿到車子也不怕髒)。
最後一趟的長下坡,正是我捨棄側把位置的考量,此時不衝更待何時?
畢竟已經刷了2趟,地形多多少少以了然於胸,幾乎一路不壓煞帶過彎,
偶爾雨勢打到睜不開眼,也只能靠左手迅速撥拭水漬、反正就當右肘打著石膏囉。

Photo by Leo
沒太多比賽時的照片,用別人拍的來介紹比較清楚。

撐回了轉換區,終於可喘口氣啦~~跳下車,工作人員將車牽離(長距離三鐵的基本規格),
幸好最終還是讓我撐完單車項目,啪地一聲,肘靠墊終於還是掉了。

▲右邊是轉換區,進入做T2後要開始路跑項時,必須得從橋上跑下來(橋的左邊)。
好像國外的賽事,特別是ITU的設計都是如此,
莫法度啊~~~台灣比了20多場,沒有任何一場是ITU授權的,
所以.......完全不知道要先跑上橋、再衝下來!

穿好跑鞋後,在轉換區東跑西跑就是找不到出口,
奇怪了~怎麼都用竹竿圍起來了?而且....怎麼轉換區裡面都沒工作人員?
最後還是靠嘴:which way?which way??問旁邊加油的民眾比較快。
出國比賽什麼都不需要會講,但這一句『which way?』實在太好用ㄌ~~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